看到有朋友说2016外贸企业在微利的情况下关门,关厂,深有感触。
总结了一下,主要是以下几条:
1、融资渠道极度困难。银行几乎不给微型企业贷款。长三角来说,年营业额5000万以下都算微型企业,但是这些微型企业却负担了长三角95%的劳动人口,和85%的税收,但是这样的企业,却贷不到款。听说浙江那边有全民借贷,资金链崩盘的新闻。还有那个吴英案也是。都是被逼出来的。我不知道为什么民营企业这么困难,政府不出台政策扶持。难道把民营企业都逼死了,政府的日子就好过了?中国经济靠什么?难道靠只进不出的国企?还是靠外企?靠淘宝?靠夜总会?不懂他们在想什么。
2、疯狂上涨的人力成本。涨工资是好事,但是物价和工资一起涨就不是什么好事了。看贴的一定有人有这种心态,觉得做企业的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工人工资高了就抱怨。其实不是的!工资涨,你涨的过物价吗?涨的过房价吗?稳定的经济发展才是关键!人力成本上涨我们可以接受每年5-10%,但不是每年30%的跳涨。 这会打破民营企业原有的生产规划和生产布局,90%的企业倒在了生产线更新换代的前夜!
3、房地产打击了民营企业家们的动力。很多企业家后悔没在赚钱的时候多买几套房。然而那些掐准了的企业家们呢?06-11年持续炒房,没人去在意企业的发展。那些关了工厂的很多人并不过的不好。以我一个朋友为例,04年-09年,平均每年购入两套房,10年工厂日子不好过,直接关厂了事。10年的时候出手两套房,每套获利300%!这个于他来说是好事,但是这真的是我们的政府想看到的吗?企业家全去炒房??以后有什么打算?有没有转内销?打算贷款买些地屯起来,以后收租!
其实这个想法挺卑劣的,就跟前几年搞门面房的一样,铁打的地主,流水的租客,一家一家换,服装的换美容的换婚庆的,换来换去只有门面房东赚钱。实在没办法只能这么做了。毕竟还能比市场价低20%拿到土地,而且前面有位仁兄说的对,M2今年有可能破100万亿大关,做实业真的是没前途。
2015年,外贸民营企业以前是依靠广交会开发市场,然后就是电子商务+展会。其实所谓接单就是找几个懂外语的毕业生,展示一些产品,靠着这个来客户外商洽谈,到了2013年以后,世界需求下降,国内同行开始自相残杀,尤其是民营外贸企业除了价格战,没有其他手段,这样就是说价格越来越低,质量越来越差,企业越做越少,破产的小老板越来越多,失业的人越来越多。
国家提倡企业要转型,无非就是技术转型,和商业模式转型。
技术转型需要大量的开发投入,中小外贸企业根本没有这个实力,本来就是靠抄袭起家,现在要做原创,难啊?不转等死,转找死。
90后的员工,基本都是家庭条件不错的,根本不会和70-80一样玩命干,他们普遍的观念就是工作是生活的调节剂,太累的不干,太脏的不干,太苦的不干,太难的不干,中国除了依靠勤劳和实干外还有什么资本?技术创新也是需要更苦更累更难的投入,任何创新也是人来完成的,没有了吃苦耐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你所有的目标都成了一句空话。
这就造成了社会奇怪的现象,中小企业天天招工,天天有人入职和辞职;大学生天天投简历,天天找工作。劳资需求严重倒挂,劳动法不顾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的推行,更加剧了劳资矛盾。
商业模式转型,外贸这条路上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电子商务,你除了天天要购买广告和做一些资金投入推广外,其他时间就是等客户回复,阿里巴巴没有把国外的客户情况分布等展现给国内企业,倒是把中国企业一览无遗的展现给国外客户,你投入资金推广,一个询盘回来,客户通杀价格,让你利润空间倒挂。跨境电商,好多企业的理解就是把货物运输到国外仓库去卖,其实你知不知道,产品的销售不是地域上的跨度,文化差异,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交易条件,都是制约跨境贸易的条件,并非说的那样容易,这样对于中小企业都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国家提倡,全民创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这就是一场闹剧,大学都没毕业,啥经验都没有,拿了家里的钱去市场经济大海里捕鱼,除非你家是千万富翁,几万几十万输赢都不在乎。要是普通工人家庭就别去创业了,自己先找个工作养活自己吧,不要把老爹老妈几十年退休费都给打了水漂。
90后这代人,既无奈也悲哀。无奈就是目前的高房价,高消费,高浮躁。北京和上海,一套在郊区的房子都要4万一平米,你怎么买?除非你父母以前就买了房子或千万身价,靠工资,你一辈子都买不起。所以这个打工怎么打?
悲哀就是社会都是宣传的一夜致富的神话故事,所以才有了“吴英案”“易租宝案“此类的金融旁氏骗局的故事。没有了踏踏实实的,认认真真的做事,走出学校刚毕业就是失业,每天生活在高压下的一代人。
民企创造了95%的就业和85的税收。但中国大量剩余老动力,现在处于财富积累的阶段,必须贱卖资源和体力。但是财富的积累被政府强调的房地场,借贷,金融项目,抢去了,产业无法转型,这才是最大的痛。
欧美国家没有经历过环境危机么?伦敦为什么是雾都呢?所以你的说法就是扯淡。无法转型就无法创造牛B的企业,高税收压制了人民的创业意识,低利润让企业无法有更大的想法,钱越来越难挣,鬼才愿意创业,政府的与民争利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所以所有的责任都在于政府的杀鸡取卵。
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1要解决生存问题;
2是逐渐做大做强,从低端加工业做起逐渐靠拢产业链上游;
3解决自主研发能力 没有企业可以做到一步到位。
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在第一阶段过度到第二阶段的过程中就被无情的扼杀。如果没有把鸡养大就开始迫不及待的杀鸡取卵,这个阵痛,在往后的十年经济大萧条中会逐渐显现, 官员们也会意识的更深刻。
当然,人人都可以像你这样把话说的很漂亮,做一个google这样的企业需要充沛的资金,独一无二的技术,还有政策的扶持(至少是不干预)。但是试问就算是 美国这样的土壤,google这样的企业又能有多少个呢? 美国一亿五千万的就业大军又有多少是在google这样的企业里工作呢? 美国有多少企业是经历了50年以上的积累才走到今天?(互联网行业甚至都不属于制造业讨论的范畴)
而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没有了民营企业,没有了从低端产业链低利润里挣扎的民营企业,几个亿的就业人口去到哪里?都做服务业吗?都去炒房子?还是都去国营企业?都去做公务员?
民营企业里有两个现状你可能不知道:
1.能做大做强的企业,每年都必定需要大量的公关费用用在政府公关上。
2. 很多做强的民企其实都是官方背景。
我并不是想抱怨什么,我只是想知道,兢兢业业,改革30年,到了2016年,心无旁骛曾经创造了无数成功的企业家也走到这步田地,还有多少民营企业能生存空间和希望。